昨天又有同学跑过来问我,想从事XXX,要怎么学,怎么入门之类的问题。想想至今为止,已经有不少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了,我想着这么多人问,干脆整理整理系统吧,反正对于每个人我都是这么说的。虽然不是什么成功人士经验谈,只能说,我是这么干的。
怎么做选择
实际上,很多人做出选择是因为,他只知道有这些职位,对于其他的却连名字都没听过,自然也是不知道的了,对于互联网行业,可以去专招互联网行业的招聘网站看看(比如拉勾),公司暂时不说,其职位基本上是齐全了的。
了解你的选择
很多人为什么选择计算机这个行业,因为觉得游戏好玩,或者是黑客很酷?——当你选择一个行业的时候,它就不仅仅是这么简单的了。
这不是说完全不让你去尝试,尝试自然是可以的,但是你要愿意支付相应的时间成本。一个职业选择而不是兴趣爱好,那么自然将会面对着对整个职业的把控,对于女生而言我尤其想说——必须调查好,这个行业的加班情况。
正常的加班是正常的,但是如果整个行业都在天天加班,那你就得考虑是不是需要多活几年了,如果一个公司崇尚加班文化,那可能你就该估量你的付出是否是在透支未来了。
在一个行业光鲜亮丽的月薪面前,我们不如算个时薪、算个投入看看,他还能保持领先吗?
还有一些人做出选择是因为父母,不要看不起这些选择,我早说过了,这是一个关系型的社会,关系是你(父母)的能力之一,但是你的父母不一定比你了解整个行业,他们如果不是深入这个行业,也可能是粗浅一看,这个时候,活几十年留下来的经验跟你的经验差不多,不要盲目赌上自己的未来,自己去做出调查是最好的。
在学习之前,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,去调查一个行业的现状是最好的,尤其是大三了,调查的行情基本上就等于实习和秋招的行情了,时间成本也比较低,基本上知乎刷一圈,招聘网站看一圈(拉勾之类的),也就差不多了。
尽信知乎,则不如无知乎
看到这里,大家可能已经去刷起了知乎和招聘网站调查,接下来我要说个大家觉得比较矛盾的内容——尽信知乎(招聘网站),则不如无知乎(招聘网站)。
为什么这么说,社交媒体毕竟是社交媒体,谁没几个爱吹牛的,偏偏大家都认为知乎逼格高,嘤嘤嘤夸得跟神一样,见不得新人说自己不会——建议转行。
由于这些“建议转行”党,使得筛选成本变得很高,加上知乎有所谓的政治正确,确实甄别不易,最好是再勾搭几个现在正在做此职业的学长学姐,调查一下情况,配合着看(毕竟一从样本上来说太不靠谱)。
转行 or 不转行
转行是一件风险投资,一方面,你得自学一个你完全不会的领域,你和科班生在进行竞争,另一方面,可能本专业实在不是你的兴趣所在,不幸调剂。
这时候特别痛苦的考验来了,转行吧,我过去的书都白读了,一个自己全然不知的领域该怎么办。
别急,筛选会告诉你你该不该转行,下一章会告诉你你该不该从心所欲。
如果大三了,对自己依旧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(看了下一章仍旧不能做决定),我的建议是,试试看换个方向,但不要跳脱出本专业的大范围,别和其他科班出身硬碰硬,适当把你的专业转换为自己的优势。
剩下的时间说长不长,说短也不算太短,如果真的做出了决定,那就不断加油就行了,尽人事,知天命,有的时候真的不是你不够好,只是没有缘分罢了。
兴趣能支撑你走多远
有两大争议叫做: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以兴趣为职业是个快乐的事情;兴趣千万别成为你的职业,否则就变质了。
这两个争议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争不出个所以然来,谁身边没几个能支撑论点的example啊。
而这也是成本最高的调查,因为你可能在写个Hello World的时候还信心满满,但在自己做东西的时候就变得手足无措——然后看看网上的言论,这尼玛太简单了,这你都做不来还是转行吧。谁在学习期间没经历过风雨或者踩坑,跪完了拍拍膝盖上的灰再向前。
哪个行业没有几个智商能吊打你的,交完智商税,看你愿不愿意努力了,努力是否一定会有回报——不是,但是统计的来说,努力了还是会有收获的。
这其实关键的问题是,你的兴趣是否真的是兴趣——很多人觉得自己喜欢游戏,喜欢动画,喜欢音乐,唱歌跳舞,琴棋书画——你喜欢的只是他休闲娱乐的那一面,当你真的接触下来的时候,你可能才会知道,这条路不似你当初选择的那样,你走不下去。
如果大三了还没有想明白,那就没办法了,选个你觉得你觉得最靠谱的最能赚钱的——有两件事能让人觉得快乐,第一是休闲,第二是数钱。
当然,如果你要活在互联网行业,尽量还是学会爱上他,毕竟科技真的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,你承受得起么?
开发 > 测试 > 产品 > HR?
有句话叫做,当不了程序员当测试,写不了代码当产品,实在不行就去当HR吧。
其实,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,鄙视链成立的前提是大家对对面的行业都不够了解。
还有一条更神奇的鄙视链:越搞底层的越看不起搞上层的,搞后端的看不起搞前端的,这些都是由于不了解导致的——你以为就你对整个行业有贡献吗?
开发有开发的学问,测试有测试的道理,产品的经可能一天都说不完,HR也不是什么容易的活。
很多人把问题想复杂了而不敢尝试,更多人把问题想简单了,而使得整个行业的水平和智商都被拉低了。
测试就是点点点?——不,往上看。
人人都是产品经理?——真以为“产品经理”是经理呢?
世俗多偏见,不要怕,向前看,向上看。
学什么,怎么学?
这其实是最后的一环,在你调查完,觉得可以这么做的时候,也就是你尽可能花了最少时间成本去调查完了之后,基本上其实你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,接下来的,无非就是推荐几本好书的事情(知乎、豆瓣之类的看书评,自行筛水军,尽量挑名著)。
当然,技术这事,看招聘网站,也不一定靠谱,看个招聘,你发现有的公司恨不得你又要会前端、又要会后端、最好还会运维、如果会PS效果更佳——然而你看的是产品岗。(这里夸张了)
多看几家,找到他们的共同点,然后你会发现,共同点中最大的竟然是人要靠谱、踏实肯干、会交流种种虚标准——谁不会吹啊。
其实找靠谱的不容易,都是HR的血与泪啊,但是这个,短期证明不了,略过。
接下来取个交集的,基本上就是核心技术了,选一个你觉得最重要的学,如果基础不太好,那么基础先打好——好的企业看中的是你的基础、学习能力和潜力,差的企业才指望着你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,尽快上岗,十项全能。
不过这事说起来,就可能涉及到玄学了,女生大多大概都去干测试或者产品吧,举个例子,测试吧,可能就要靠脑洞了,尽可能尝试奇葩的可能性,异想天开的情况可能开发没想到,但你得想到;产品想和开发少吵架,先学会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吧,找住最迫切的需求,找到产品的独特性——现在为什么嘲讽产品居多:就照着某家那样的功能,没有切到痛点,却指着一个不怎么重要的问题让开发加班加点。
这些其实都是与技术、基础无关的,平时就能开始锻炼起来的——打开一个软件(尽量是功能类软件——社区讲究内容为王),就开始慢慢琢磨,就是这么神奇。
最后,实习,别向钱看
说了这么多,无非不就是想找个实习或者秋招找个单位么?
实习是最后的好机会,工资开的高的企业不要一口就答应,在此之前先调查这家公司,看看是不是值得你进去,能得到怎么样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,这一点,无论大小公司都一样,把你放置play到秋招,工资是拿到了,还是什么都不会——然并卵。
选个好公司
自李克强总理鼓励创业以来,大小企业层出不穷,而投资人也是疯狂的砸钱,真的是风口上的猪,选择一家企业,虽说不要看钱,但也要看钱,这里说的不是你自己的工资,而是企业的资本,如果是融资的,看看到了第几轮,实习尽量不要去天使轮,一轮两轮三轮的迭代简直剥夺思考权利,Boss无法想做得更好的问题,只能去想怎么样能融到下一笔投资,这个时候尤其不推荐女生去天使轮和A轮,有个说法叫做大多数企业活不过A轮,换句话说,B轮前,大家拼死拼活的都是为了融到下一笔,如果一个企业靠融资来生存,那么多半就要面临着可怕的加班加点的问题了。
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,祝各位好运。
——以上,纯口胡,如果知乎、拉勾、豆瓣愿意给我广告费效果更佳。